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麦荔妈妈(ID:BeejeenMiniIntSchool)
#1 从两岁开始的亲子阅读
大家好,很高兴第一次线上和大家分享探讨。
孩子们上学时识字较多,
已经可以自主阅读,
去年我应班主任之邀在孩子们班上做过一次关于亲子阅读的分享。
正如孩子们所说,我是得益于他们。
我们大约是在2岁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的,
就是挺自然而然的开始,
我读的时候,他们安静地听着,
有时会停下来,三人说几句,
但他们几乎不提问,
我只要读就好,
至于其中的某些“为什么”我也说不很明白,
大约哥俩喜欢这种氛围。
慢慢地,他们会夸我读的很好听。
从那个时候起,
朗读故事、绘本就是让孩子感受图画的漂亮,故事的精彩,
和阅读的美,
那么就纯粹些,只是声情并茂地读,配合孩子的兴趣点。
孩子需要多次愉快的阅读来了解故事,
更重要的是,即便多次阅读同一本书,孩子所掌握的词根本无法表达他内心丰富的感受,
说出几个单调的词会在他大脑的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的感受真苍白,
长此训练,对孩子的危害将是令人心痛的,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用饱满的情绪,
让故事听起来有趣点儿,再有趣点儿,更有趣点儿。
#2 孩子才是阅读的主导者,即使是亲子阅读
孩子才是阅读的主导者。
以家长的理解来引导阅读是我不赞成的做法。
因为那是你的,不会变成孩子的,
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思维迥异,
在你不能科学理解孩子思维的前提下,
一定要多观察,多配合,接受孩子的一切思维。
讲到孩子思维,给大家讲个哥俩3岁时候的趣事:
不知不觉,儿子学会了1-10的手势,之后自己用手指算算术,
5以内的加法悄悄学会了(答案正确),
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儿子向我展示6-9以内的加法,
我期待着更大的惊喜,
儿子告诉我“6+6=4,7+7=6,8+8=4,9+9=2”
噢,这是什么算法?
看了他的比划,我恍然大悟,答案是用到的手指个数,我紧跟着问“10+10=?”,儿子比划了一下,说“没有”。
当然,我没有告诉他正确答案,而是表达了极大的惊喜与赞赏。
自学的乐趣,真是别有洞天。
所以,要保护好孩子们珍贵的思维,
切忌破坏性开采,
鼓励孩子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3 鼓励孩子建立文字与对世界个人体验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一部分,
更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所以识字并不是阅读的目标,
也不应成为阅读的目标。
我认为识字不多不是阅读的障碍,
无法将文字的意义与孩子对世界的个人体验联系在一起才是阅读的障碍,
所以孩子上小学后才开始阅读也是不晚的,
因为他的感知技能以及心智成长已经为阅读打好了基础,
他的经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丰富,
那么接下来就是开始美妙的阅读,
请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去体验语言,
让他们享受故事,
到了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变得更强的小学高年级,
他们便会后来居上。
举个小例子,弟弟知道了‘怠慢’这个词,
在打扑克需要别人等待他出牌时,
他会说“请怠慢我”,
我就问“你是让我们等一下,对吗?”,
弟弟低着头自顾理牌,回应一句“是的”。
虽然他用错了,
但他已经有意识将学到的新词用在生活中,
这就是建立联结的过程,是令人欣喜的,
我没有给他解释这个词的准确含义,
给他留出自我修正的时间和空间,
相信过不了多久,
他是可以正确使用的。
家长要对孩子阅读的绘本、读物等非常熟悉,
在日常生活中不着痕迹地提到其中的部分,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
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文字与经历的联结,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
#4 阅读需要陪伴的,也是个性化的
家庭阅读是因材施教,
一定不要用学校教育(群体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逻辑去思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
所以关于什么对孩子是正确的,
请相信你的直觉。
也就是说,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学习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
而陪伴教育孩子的方法需要每个家长自己去琢磨。
家长为孩子朗读,
也是教孩子成为一个好的、仔细的听众,
好好聆听生活中的节奏、故事和对话,是必要的。
阅读时记得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
#5 亲子阅读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随着大量的早期亲子阅读,
自然而然孩子就慢慢能自主阅读。
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后,
他们喜欢默读,
很享受安静地看书,
这时你也找本自己的书坐在孩子身边,
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
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
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
读书是养心的智慧。
一直以来,我都不赞成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急于求成,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有个朋友曾和我讲过他们家的情况。
“我们在家经常想要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但可能方法不对。遇到问题,我们会问:那怎么办呢?
结果现在‘那怎么办呢’变成孩子的口头禅了,感觉他在期待我们给出答案。”
孩子们虽然在上小学前就早已开始自主阅读,
而且可以阅读全文字的故事书,
但他只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理解字的含义,
书写是不能够的,
所以上学后他们依然对每一个字怀有兴趣,
觉得上语文课很有意思,甲骨文和象形字很漂亮。
#6 阅读的旅途,选书非常重要
很多妈妈问我,给孩子读什么书
我讲一下我给儿子选书的原则:
首先,一定是印刷精美,高审美度;
第二,画面丰富,颜色亮丽,没有计算机绘图痕迹的,线条要直接;
第三,文字不矫揉造作,没有说教,而且是平等、放松、自由的语气,
孩子读来有对等的尊重。这样选下来通常都是些国外的译本绘本。
第四,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选择纯文字的国外译本时还增加了一个选择项:翻译者,不是只要是大翻译家的书都是好的,要看是否是他的代表作,对于年经的译者也要给予关注。例如,我买的《绿山墙的安妮》,译者就是一位80后作家,她从小就喜欢这本外国文学书,看遍了它所有的译本,长大后自己又翻译了这本书,由此判断她对于这本书的深厚感情,翻译得好是自然而然的。
说了这么多,关键的一点是无论买来哪本书,
家长都要先看一下,
是否与你的选书原则一致,
甚至更好。如果不是,
就不要给孩子读,
再选其他的版本。
从小孩子读到的都是精华书籍,
等于给了孩子一个高的起点,
这是我极力推崇的!
阅读没有捷径,
如果非要找一个的话,
妈妈选书的能力就是孩子的捷径!
最后与大家共勉:
方向永远比数量、速度重要,
大家一起努力。谢谢!
最后,问答部分更多干货哦
问:
目前孩子4岁每次读书专注力可能最多10分钟,中途会问很多问题,很难把一个故事完整读完,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引导比较好?
答:
那你要想想平常孩子在玩自己的东西时,家长是否有打断他。孩子简单直接相关的问题可以停下来马上回答,如果偏离得远,可以和孩子说读完这个故事再回答,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是个好的聆听者,这也很重要。
问:
请问建议听书吗?
答:
低年级还是亲子阅读更有益,因为听书,孩子感受不到你对他的爱。
问:
我想问下小孩一直有亲子阅读,但是小孩只是喜欢看图和听故事,对识字一点兴趣都没有。
答:
哈哈哈,我给儿子读书,起初我特别要求不能看字,只能看图听我读。识字不需要兴趣,他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字自然就认得了,他想自己读时,那些字就认得了,我不赞成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不刻意,自然就认得了,不必担心。
问:
孩子从2岁启蒙就热爱阅读,您觉得哪些方面自己做对了,有没有走弯路?
答:
选书是我做得好的地方,这也是最花心思和精力的,有时我会同一本书买多个版本,从中选出最棒的一本给儿子读,其他的就束之高阁。
问:
你一般都在什么地方途径找书籍呢?
答:
我会从很容易拿到的一堆推荐书单中选适合儿子兴趣的,例如,科奇保罗的书就很适合男孩子,其中的女巫的系列也适合女孩子。选书最花时间和精力,还是那句金律:功夫下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共勉!
问:
有时候会纠结,为考虑作文,有时候会刻意选些文章。
答:
刻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可能短期有效果,但抹杀了他的自主性,我不鼓励。
问:
读书是养心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做到坚持的呢?是否特意制定读书计划,本周完成几本,本月完成多少本如此的?
答:
过程都是很自然而然的,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然的利器,生而来之,坚持不是问题。找到孩子的兴趣点需要家长用心。选择哪类书?首先是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从什么开始,然后再广泛涉猎。从了解自然开始是我极力推荐的,因为我们帮孩子做的就是了解“本来”,自然就是“本来”的开始,这部分配合视频、电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过程,例如哥俩很喜欢看央视纪录频道的“自然传奇”等自然类节目,开始只看几分钟,后面可以连着看几集。
问:
到了8岁二年级,您建议要开始大幅度输出了? 还是可以继续广泛输入? 你们在家有练习写作输出吗?各是多少的比例合适?
答:
我觉得可以再等等,这时孩子的兴趣依然在探索世界,了解世界,他的理解需要再给些时间说出来。如果孩子表达的意愿很强,可以开始输出,这时的输出,他口述,家长记录会好些。至于比例,需要家长掌握,因为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Leave a Reply